每年的7月8日是“世界过敏性疾病日”,
根据世界过敏组织(WAO)的统计,
全球有近40%的人曾经或正在被过敏困扰。
近30年来,过敏性疾病的发生率至少增长了3倍,
已被世界卫生组织(WHO)列为21世纪重点防治的三大疾病之一。
近年来,中国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,估计患病人数超过2亿,
不仅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,严重者甚至会有生命危险。
其中近半数为皮炎、湿疹、荨麻疹等过敏性皮肤病。
简单来说,过敏是人体的免疫系统识别失灵,对外界刺激物的非正常应对的主要表现。
可能发生于任何皮肤类型的人群,而敏感肌人群发生率会偏高一些。
疫情过后,你的皮肤还好吗?
过去几年,疫情反复,很多人反复经历了“阳-阳康-复阳”的过程,
在持续与病毒作战的过程中,免疫系统不可避免的遭受损伤。
很多人都感觉到“身体状况大不如前”,容易心慌、气短、疲倦、嗜睡.....
身体免疫力下降的同时,皮肤应对过敏的能力,也在悄然下降。
疫情过后,由于长期戴口罩、生活工作压力加大等因素,
中国敏感肌人口呈现出增长态势。
瘙痒、刺痛、紧绷、泛红、灼热、鳞屑等
难以疗愈的皮肤过敏问题成为敏感肌人群的极大困扰。
皮肤过敏,从明星到普通人都逃不过
但春节放假前,因为偶然接触了致敏物,面部轻微泛红没有在意,
吃了火锅之后,过敏症状加重,开始灼热、起小疹子。在敏静导师的指导下,
用安肌多效修护套组、安肤冰晶和诺安特护霜对症康敏,3天左右,过敏的表现就消退了。
皮肤过敏不只让普通人备受困扰,连拥有优质皮肤护理资源的明星也逃不过。
背后的原因,正是因为过敏状况长期困扰她,希望能减少演艺工作专心调养。
当时她说:“医生警告不能一直拍戏,是暂休,不是退休,脸一直过敏,
好长一段时间红肿都好不了,总要把这毛病医好,才可以面对镜头吧。”
一直以来喜欢在微博上分享生活日常的张馨予。
2023年在自己的微博上,发布了一条“过敏性皮炎”复发的微博,
希望分享自己一路走来的“心酸史”,帮助大家少走弯路,
引起了很多网友在她的微博底下留言晒照,倾诉自己的皮肤过敏经历。
皮肤过敏虽不致命,但它带来的困扰却让人“如坐针毡”,不能安眠,
反反复复的折磨给身体和心理都造成了巨大的负担。
而相对长痘长斑等皮肤问题,对于皮肤过敏,很多人不知道如何正确识别,
未能足够重视和及时对症修愈,导致过敏严重、反复。
皮肤过敏的十大表现
▓皮肤过敏-泛红
出现局部或大面积的皮肤发红、红斑,可能是过敏的表现之一。
▓皮肤过敏-水肿
水肿是皮肤过敏反应常见的表现之一。
水肿可以发生在很小的刺激下,如果过敏现象持续时间较长,水肿就会更明显。
▓皮肤过敏-干燥
如果你的皮肤干燥紧绷,可能是皮肤屏障受损了,那离过敏就不远了。
▓皮肤过敏-瘙痒
由于接触致敏物质而引发的炎症性反应,
可导致局部皮肤出现瘙痒症状,且瘙痒程度较为剧烈,严重影响正常生活。
▓皮肤过敏-灼热
脸部热烫一般和红肿同时出现,一般由炎症部位毛细血管扩张,血液加速流动造成。
▓皮肤过敏-胀感
皮肤局部感觉不适,如疼痛、发麻、沉重等,常常伴随局部肿胀、水肿等症状。
▓皮肤过敏-刺痛
用手触摸皮肤、洁面时都会感觉皮肤刺痛。
▓皮肤过敏-脱屑
当皮肤表面有明显的脱皮起皮,可能是过敏反应的表现之一。
▓皮肤过敏-渗出
当红疹慢慢变多出现脓疱或皮肤破损,就会出现脓水渗出。
▓皮肤过敏-小疹子
因为机体对某些过敏物质产生异常的反应,这种反应会导致皮肤的血管扩张和组织水肿,从而形成了小疹子。
以上皮肤过敏的十种表现,加上自身过敏原的排查,综合自检自己是否皮肤过敏了。
生活中常见的过敏原主要有:
①食物过敏原:如鱼、虾、蟹、蛤蜊、腰果、花生、毛桃、牛奶、鸡蛋、牛肉、羊肉等;
③空气过敏原:如花粉、粉尘、霉菌、藻类、尘螨、动物皮屑、工业污染等散播于空气中的过敏原;
④注入性过敏原:注射某些药物如磺胺类、青霉素、疫苗等;
或者是昆虫叮咬,如被大黄蜂、蜜蜂的刺蛰伤等,这些均会引起过敏。
日常生活中留意自己对哪种物质过敏,并将其记录下来便于自查。
如果你最近接触了过敏原,且有以上十大表现的其中两项,你的皮肤有可能过敏了。
在某些情况下,如果过敏反应较为严重,如引发过敏性休克,甚至可能威胁生命,此时请尽快就医。
如果根据以上两种途径,仍旧无法确定自己的皮肤是否过敏了,那就去找专业皮肤管理机构,进行面诊。
这些皮肤护理误区,你有吗?
对照以上皮肤过敏的表现,大家是不是都曾被皮肤过敏骚扰过呢?但是小敏要告诉你,解决过敏问题之前,一定要规避这些皮肤护理的“坑”。
误区一:过度追求皮肤清洁
很多人认为长痘痘,和皮肤清洁不彻底、角质堆积有关系,其实也可能是皮肤过敏了。
过度追求皮肤的清洁,如频繁去角质、使用清洁力强的洗脸奶、用洗脸仪早晚洗脸,
其实都是在伤害皮肤的角质层。一旦角质层受损,影响屏障功能的发挥,皮肤就更容易受外来物刺激,易过敏。
误区二:皮肤发红长疹子,就想着遮起来
有的人皮肤发红、干燥、粗糙、长疹子,就会用厚重的化妆品去遮盖。
处于过敏期的皮肤是非常敏感的,需要停止使用化妆品,
根据情况少用或不用护肤品,让皮肤慢慢恢复过来。
误区三:认为忌口就能防止过敏
导致皮肤过敏的过敏原不只是食物一种,还有尘螨、花粉等吸入性过敏原,
以及生漆、酸碱类化学物质和各种接触性过敏原。
甚至有些皮肤过敏是由多个过敏原引起的,发现皮肤过敏后,
应先修正皮肤问题,再去排查过敏的原因,进行针对性处理。
误区四:发现皮肤干痒,就用滋润型乳霜
发现皮肤干痒,就认为是缺水,皮肤滋润度不够,该用厚重的滋润型乳霜。
这样的护肤品,对过敏性皮肤是种负担,反而会耽误皮肤的恢复。
误区五:只注重“治”,不注重护理
一旦发现皮肤过敏了,就上药膏缓解症状。问题一旦缓解,没有恢复期,
就开始继续火锅烧烤,化妆熬夜。皮肤过敏后,皮肤屏障被破坏,
炎症需要时间和正确方案来修复,一味依靠药膏,不辨成分,很容易造成激素依赖性皮炎。
误区六:忽视情绪、生活习惯的影响
压力、精神紧张和情绪低落,都会减弱皮肤的天然抵抗力,导致皮肤自我修护机能随之降低。
因此,要注意调适心情、避免过度疲劳、熬夜,饮食不节制等,
皮肤易过敏人群更要注重生活质量,方方面面注意,养成规律健康的生活习惯。
一谈到皮肤过敏如何护理,很多人的第一反应,就是去医院开药膏。
或者认为轻度过敏,使用市面上的一些基础修护的护肤品、修护面膜就足够了。
然而这种“治标不治本”的调理方式,即使敏感表现消退了,过不了多久就有可能再次复发。
目前市面上并没有针对修愈“皮肤敏感”的护肤品,皮肤过敏不要乱用药膏,
而是需要在正确认识自己皮肤状况的基础上,
正确选择专业机构,量肤定制解决方案,标本兼治,靶向修复调理,
由内而外修护皮肤屏障,提升皮肤的防护能力。
结合珈黛集团26年一线疗肤实践,数百万用户效果见证。
集团旗下专业康敏品牌——敏静,总结出了一套修愈皮肤过敏的底层逻辑:
消炎脱敏→修复→提升自御力
即根据皮肤过敏情况,定制适合的解决方案。先修愈皮肤炎症,脱敏,
修正皮肤现有的过敏问题;然后靶向修复受损细胞,恢复肌肤正常的屏障功能;
最后提升肌肤本身机能,保持肌肤的稳定状态。
此外,皮肤过敏还应注意日常生活中的防护,掌握一些过敏性皮肤的保养方法如:
远离过敏原:
随时观察留意自己的过敏原,清楚知道自己过敏的原因是什么,避免反复过敏。
纯净水清洁:
恢复初期建议使用纯净水清洁即可,避免刺激皮肤。
注意补水和修复:
使用含有修复成分的护肤品,如含有神经酰胺、蓝铜肽成分的护肤品。
注意防晒:
注意做好物理防晒,可以选择遮阳伞、遮阳帽、防晒面罩或涂抹物理防晒霜。
避免紫外线刺激皮肤,产生色沉。
精简护肤:
避免使用刺激性成分的化妆品,以免造成皮肤二次伤害。
2014年成立的敏静品牌,是珈黛集团旗下专注修护屏障受损及衍生问题的专业线护肤品牌。
品牌定位为“敏感/过敏/激素脸拯救专家”。
依据过敏、敏感、激素脸的不同表现,以及皮肤各阶段修护需要定制不同护理方案的修愈原理,
敏静提出了“精准修护+分阶护理”的品牌理念。
精准修护:即依据肌肤具体问题采取针对性修护措施,如针对敏感、痘痘、暗沉等问题,
选用匹配肤质状况的修护成分与产品。通过精研科学产品方案,实现皮肤问题的精准修护。
分阶护理:即遵循肌肤生长节律,围绕肌肤问题,将修愈分成不同的阶段,
并在每个阶段中根据肌肤的不同表现给出恰当的产品方案。
分解护理能够让肌肤享受周全有效的护理维养,加乘整体修愈效果。
敏静品牌拥有专业康敏产品系列——诺安修护系列,
包含安肤精华液、安肤冰晶、诺安修护霜、多效理肤精华液、静肤调理精华液、诺安凝露等六款产品以及诺安特护精华液。
契合修愈皮肤过敏的底层逻辑,从屏障修护入手系统性调理肌肤;
将改善皮肤问题和修护屏障受损有机结合,实现安全时效的整全护肤效果。
即快速清除肌肤现有的问题及隐患;靶向修复受损细胞,恢复皮肤屏障功能;
激活肌肤内在修护力量,提升皮肤自愈力,从而实现长期稳定的肌肤状态。
与过敏共处,是如今这个时代的必修课题。
让专业康敏知识与修护方案走入大众视野,让每一位深受过敏、敏感、激素脸困扰的皮肤患友,
都能专业精准地解决皮肤问题,从身心负担中解脱出来,是敏静品牌坚守的信念。
在敏静看来,专业康敏不仅需要品牌持续深耕疗肤实践,精研安全有效的产品配方,
同时也需要打开问题性皮肤人群对于敏感、过敏、激素脸的正确认知,
让大家能够更加了解自己的皮肤状态,快速、准确选择专业的护肤方案,
实现康敏品牌与过敏人群之间精准修护的双向奔赴。
因此,借由7月8日“世界过敏性疾病日”的契机,敏静品牌将每年的7月18日定为“敏静品牌日”,
希望以专业康敏的品牌力量,带动国内敏感、过敏、激素脸等皮肤问题的科普,
为问题性皮肤人群提供安全时效的整全解决方案,
帮助更多人科学重塑肌肤健康之美,拥有不设限的美好人生。
声明:本文由敏静品牌编辑整理发布。
来源:文章部分内容根据网络资料编撰整理,图片来源于网络。
关于版权:我们尊重版权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。